行銷4R

1.相關性(relevance)
這個詞彙用來決定,在完成顧客想要和需要的產品與服務方面,行銷機構對顧客有多重要。此外,行銷人員還必須進一步提供相關、有說服力與有意義的傳播,以及相關與有競爭力的定價和相關的配銷系統,以便讓顧客取得產品或服務。

2.接受度(receptivity)
這個詞彙含有兩個意義。一方面行銷人員希望能在顧客與潛在顧客最能接受訊息時找上他們,這表示假如行銷人員賣的是食物,那麼找上他們的最佳時機就是他們肚子餓的時候。所以問題在於,顧客或潛在顧客什麼時候和在哪個品牌接觸點上最容易接受訊息或誘因?接受度也是指組織有多善於採納新的想法、新的觀念,以及做生意的新方法。這不僅牽涉到公司有多想與顧客溝通,更涉及顧客有多想主動或被動地與公司溝通,而這有賴於行銷人員接受新的作法。

3.回應力(response)
這個詞彙有兩個層面。首先,回應力是指顧客或潛在顧客有多容易去回應公司所賣東西的問題。和公司做生意容不容易?它能不能在每個可能的接觸點上有效促進交易流程?其次,回應力是指組織有多善於察覺、適應與迎合顧客及潛在顧客的需要和願望。在互動型的市場中,行銷人員的關鍵技能不再是規劃、發展與執行行銷傳播計畫的能力,而是能不能適當回應顧客的需要與要求。

4.識別度(recognition)
識別度和接受度、回應力一樣具有兩層意義。首先,它是指公司能不能在重要的接觸點上認出顧客,並立刻找出公司針對該顧客所儲存的相關資料。換句話說,當顧客撥打免付費電話時,接聽的人員能不能立刻找出顧客的交易與服務紀錄來回話?或者公司能不能認出重返網站的訪客,並把該次造訪與過去的活動連結起來?其次,識別度也是指顧客能不能從既有的眾多選項中認出及挑出組織的品牌。潛在顧客與顧客知不知道這個品牌?他們有沒有把它和特定的需要與用途聯想在一起?他們能不能看出這個品牌和競爭對手的品牌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