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茶的茶菁具有兩項優勢

以海拔做標準,是目前比較廣泛的說法,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園所產製的茶葉為高山茶的最基本定義。不能以製茶所的海拔來看!台灣目前茶園的高度上限為海拔2600公尺。高山茶這個名詞也並非專指某地生產的茶葉,但是高山出好茶卻是不爭的事實。

台灣種植高山茶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台灣的高山茶園,多是從舊有的林班地、竹林地開墾而來,地力豐沛,含有大量有機質,適合茶樹發育。日照充足,降雨量平均的區域,更是種植茶的最佳地點。

台灣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的地區,包括有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台東山脈等。主要產地為嘉義縣、南投縣內海拔1000~1300公尺新興茶區,因為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樹芽葉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而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之成分含量提高,且芽葉柔軟,葉肉厚,果膠質含量高,因此高山茶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特色。

高山茶的茶菁具有兩項優勢:
1.高山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兒茶素類等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
2.由於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趨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

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喝上一杯,芬芳滿溢,甘甜自然在喉頭散放開來,這也正是平地茶難以抗衡高山茶的主因。